登入

認識貴格會

認識貴格會
歡迎就近參加貴格會教會聚會領受神的恩典

貴格會,很少人瞭解她,一般人只知道她是眾教會團體中的一分子而已,但是貴格會在世人心目中卻有特殊的地位,甚至有些商品也以「桂格」為標,比如在台灣大家所熟悉的「桂格」牌產品(該品牌由美國貴格會信徒所創)。 
主後一六00年代正是英國混亂的時期,貧富不均、社會混亂,宗教亦如此,但其它哲學、歷史、文學卻是正興旺的時期。
創始人喬治‧福克斯生於一六二四年,家人均為聖公會會友,但因納稅制度 (人民所納的稅政府將一部份歸給教會,似乎國民都是聖公會的會友,不管信不信,百姓都「奉獻」了) ,他父母不太贊成。

喬治‧福克斯年青時去當製皮鞋學徒,認真學習,深得老板賞識,漸漸將一切經濟權交給他,別人叫他趁機報虛帳撈一筆,但無論如何他都不肯,堅持只得當得的,因此被取綽號叫『實在先生』。當他逐漸有錢以後,內心卻越覺空虛,有許多朋友要找他喝酒,他覺得浪費而不為,便決定離開那些朋友;然而他再三找尋都無法滿足心靈裡的需要, 曾經到過一個教會,牧師在整理花園,因腳大不小心踩到花,被牧師罵出來;隔週到另一教會找牧師,把心事講給牧師聽,牧師很認真的聽且接納他,主日就去這教會,牧師講道時把他的事幾乎全講出來,失望之際,有一天在路上走時,聽見有聲音說:「有一位能解決你的問題」,從此他找到了耶穌,得著了「內在之光」真理的啟示,從此,一生踏上為真理之光做見證的艱苦路程。
一六四七年他開始外出傳道,所傳的內容包括:
  1.真正的基督徒乃是打開心門接納耶穌者。因為他知道在教會裡的不全是基督徒,乃是打開心門接納耶穌的人才是基督徒。
  2.人人在神面前是平等的,不論社會地位、階級都是罪人 。
  3.基督徒每一句話都是實在的,反對假冒偽善。
  4.唯有耶穌才能拯救社會,並且告訴人們:「你在社會上如果有影響力,則更當做個誠實人」。

當時英國教會有貴族及平民之分,福克斯因傳揚上述四大內容,數次被抓拿下監,於一六五0年被捉在法官面前受審時,法官本尼特要他發誓不再擅自傳道並收回他所傳的,他告訴法官:「你若知道上帝的公義,就應當戰戰兢兢(QUAKER)。」法官反唇相譏說:「那麼你就是顫抖者﹝QUAKER)」,因此有 QUAKER (音即「貴格」) 之小名傳了出來,人們便稱福克斯及他的同道為貴格會 (原為恥笑後來卻成為尊敬) 的會友。

福克斯本意並不是要創立新教派,目的只是呼籲基督徒行事為人當遵從聖經的教訓。這並不是新的教導,而是靈命更新的提醒,強調作耶穌基督門徒的重要性。但因當時英國國教內部的腐敗,聖經的教訓為許多傳統儀式所綑綁,許多信徒至為不滿。因此,聽從福克斯的教導得到生命的真光的信徒,很自然地組合成為一個富有生命力的宣教團體,勇敢的起來為耶穌作見證,雖多有被捕入獄、受盡折磨、喪失生命的,然而其影響力不但帶給英國在十七世紀很大的信仰復興,也挑旺起信徒向普世宣教的熱忱。
不到十年,他們的足跡便遍及了整個英格蘭、威爾斯、蘇格蘭、愛爾蘭、甚至到了歐洲、美國。

一八八七年十二月,美國俄亥俄州貴格會宣道部宣教士就以貴格會(乃按英文QUAKER字音譯) 的名稱在中國華東傳福音 設教會、辦學校、蓋醫院。

由於貴格會對人道的、慈善的事奉有卓越的服務與成就,因此於一九四七年嬴得諾貝爾和平獎。

一九五三年十一月,美國俄亥俄州貴格會差派老慕德牧師夫婦及赫思恩教士來到台灣,為了與其他教派合一事奉,在長老會宣教師孫雅各牧師的建議下,把在台灣的宣教出發地設在嘉義,是由於當時南部教會數比率較少。在名稱上,因在大陸已沿用了「貴格會」這名稱六十多年,所以一九五四年元月二日宣教師在嘉義開會,第一次議事會時就決定用『基督教台灣貴格會』為中文名稱,以『TAIWAN FRIENDS MISSION』為英文名稱,展開在台灣的傳福音工作,同年十月,年輕的慕維德牧師夫婦也抵台,1957年在大陸宣教多年的棣慕華老牧師夫婦也來了,同年老慕德牧師退休返國。次年又有任如松牧師夫婦來台,再過一年,范恩滿教士也來了,1963年包立漢牧師夫婦也被差派來台,是美東貴格會在台灣的宣教師達到了最高峰。多年後,雷宣福牧師夫婦、殷馬可牧師夫婦、柯維道教士夫婦相繼抵台。

貴格會的精神是從約翰福音十五章14節、馬太福音六章33節以及申命記四章25/31 節而來,因此有人稱我們為朋友會或友誼會,期望我們都遵祂而行。

以上是由 美東宣教師包立漢牧師在台灣貴格會全台牧者退修會所講, 由林和明牧師摘要筆錄


 

Quaker貴格會的真義

各位弟兄姐妹看過來!

如果你有看論壇報,本週的論壇報(3418期)有報導貴格會年議會,標題是:「貴格會年議會張恩年籲聆聽聖靈Quaker」,在第二段這麼說:

「張恩年牧師表示,貴格(Quaker)就是戰抖之意,十七世紀貴格會的會友常被聖靈感動,戰抖聆聽聖靈的聲音,作為貴格會教會不可忘記立會的精神。」

請注意,這是錯誤的解謮。Quaker的稱呼並非這樣來的,這也不是Quaker的意思。

在《清遠挹芬-貴格會三百年史》(韋立恩著,黃友玲譯)第9頁最後一段,寫著:「多比郡的法官賓奈是第一個稱呼福克斯和他的跟從者『顫抖者』 (Quaker)的人。這個稱呼,當時是出於氣憤與嘲笑,因為福克斯命令法官和他的隨從人員聽神話語時,要存敬畏和戰兢的心。而今,「顫抖者」這個稱呼,已經成為一個尊稱。」

韋立恩是何人?他曾任美東貴格會會督多年。

因為現今懷疑論盛行,恐怕有人會覺得中譯本不可靠,是經過篡改的,或是宣教士隨己意擅改其意義,我特別去查了英文資料。

 

Wiki 上的 George Fox 頁中有如下的一段:

At Derby in 1650 he was imprisoned for blasphemy; a judge mocked Fox's exhortation to "tremble at the word of the Lord", calling him and his followers "Quakers".

這一段和中文譯文的意思是相同的。

再查 Wiki 的 Quakers 條目,裡面同樣提到這件事,並且指出是George Fox在他的自傳中提到的:

According to his autobiography, Bennet "was the first that called us Quakers, because I bade them tremble at the word of the Lord".

可見Quaker這個字根本就和張牧師所說的「十七世紀貴格會的會友常被聖靈感動,戰抖聆聽聖靈的聲音」完全不相干,更不可能是「貴格會教會不可忘記立會的精神」。

既然Quaker這個字是法官譏笑George Fox命令他們要在神的話語面前顫抖而想出來的輕篾之語,可見得Quaker的最初意思是:「你既然要在神的話語面前顫抖,那你就叫顫抖者吧!」雖是譏笑之語,但是後來卻被Quaker自己人接受做為對自己的稱呼,顯然是因為這個字足以形容他們的態度,謹慎戰兢面對神話語的態度

的確,貴格會主張「內在之光」,看重聖靈的引導,但這是教義的層面,而不是Quaker這個字的涵義。Quaker這個字的誕生有其歷史,這個字有它代表的態度,不應和教義混為一談。而且很顯然,「謹慎戰兢面對神(的話語)」和「看重聖靈的引導」是兩個不同的重點,不能為了講聖靈而抹除前者。而Quaker 會被選擇做為我們的名稱,必然是因為這個名字所代表的態度也是我們看重的態度之一,不可為了講聖靈或其他目的就把這個名字的含意曲解。

名字代表一個人,一個組織,甚至一個國家,所以它的真意非常重要。我完全沒有評斷張牧師的其他教導是對是錯的意圖,單單針對他對於Quaker這個名稱的解讀提出反對意見。希望弟兄姐妹要明白你做為一個Quaker到底是什麼意思。

 


貴格會與喬治‧福克斯(George Fox

 

    貴格會,一個安靜而低調的教派,在台灣4000多間教會(2013年,朱三才牧師報告)之中,僅佔了不到2%60餘間)。

    要了解貴格會,就要從貴格會的創始人喬治.福克斯談起。

   

※成長背景

    福克斯生長在宗教改革後約一世紀的英國,父母皆為聖公會會友。當時正是英國混亂的時期,貧富不均、社會混亂,在宗教上亦如此。

   福克斯初為鞋匠的學徒,後來得到老闆的信任,將整個工廠交給他管理。由於年紀輕輕就獲得重用,他的朋友們慫恿他,可在工作中上下其手,獲取自己的利益。然而福克斯卻因著虔誠的信仰而斷然拒絕。

   在即將成年之時,福克斯對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屬靈情況極不滿意。於是,在19歲時離家,到處流浪,想尋找自己問題的答案。他求教於牧師們,也鑽研聖經,甚至於尋訪遁世的宗派(當時有些宗派或個人,會過著隱世獨居的生活,為了追求與神更親密的關係或更認識神)。

 

※上帝啟示及開始傳道

    1647年,他寫著:當我對這些事及人完全失望時,不再有任何外界可依憑給答案了,然後,哦!我聽見一個聲音說:「只有耶穌,可以解答你的問題,當時,我的心喜悅且跳躍著。」

    上帝啟示給福克斯的,就是『內在基督』的真理(現在我們稱為『內在的基督之光』),這不是藉著教會聖禮、或外表儀式,乃是上帝直接且親自說的話。

    於是,福克斯開始傳道。

    福克斯主要的傳道內容:

   1.真正的基督徒乃是打開心門接納耶穌者。

     因為他知道在教會裡的不全是基督徒,乃是打開心門接納耶穌

     的人才是基督徒。
   2.
人人在神面前是平等的,不論社會地位、階級都是罪人。
   3.
基督徒每一句話都是實在的,反對假冒偽善。
   4.
唯有耶穌才能拯救社會,並且告訴人們:「你在社會上如果有影

     響力,則更當做個誠實人」。

   另外,他也主張:反對奴隸制度、呼籲改革監獄、反對戰爭和暴力、男女平等。

 

    由於當時的英國社會實行著嚴格的階級制度,即使連教會也分為貴族教會和平民教會。福克斯所傳講的真理,不見容於當時的英國國教會,因此於1649年第一次在諾丁漢下監,此後常常被捕入獄。

 

    直到1652年,福克斯的講道才開始吸引大批的跟隨者。因福克斯而悔改的人,熱心傳福音,足跡到了威爾斯、蘇格蘭、愛爾蘭、歐洲大陸、甚至北美。有些還旅行到了蘇俄和土耳其。

    福克斯開始傳道時並沒有想要建立新的教派,然而往後的發展使他勢必要有一些基本的正式組織。1668年,第一次的英國年會在倫敦舉行。

在運動開始的前五十年,約有500位貴格會友死在監牢中。

 

福克斯有許多著作,大多是以福音單張的形式發行。其中比較重要的著作有:1679 人子基督是教會的頭、1682 答辯貴格會不是基督徒等謬誤說法、1689 真基督徒與掛名基督徒之分別等。

 

※貴格(QUAKER)名稱之由來

    1650年福克斯在比多郡法官面前受審時,法官本尼特要他發誓不再擅自傳道並收回他所傳的,他告訴法官:「你若知道上帝的公義,就應當戰戰兢兢。」法官反唇相譏說:「那麼你就是QUAKER(顫抖者),因此有 QUAKER (音即「貴格」) 之名傳了出來

 

    在 《清遠挹芬-貴格會三百年史》(韋立恩著,黃友玲譯)第9頁最後一段,寫著:「多比郡的法官賓奈是第一個稱呼福克斯和他的跟從者『顫抖者』 (Quaker)的人。這個稱呼,當時是出於氣憤與嘲笑,因為福克斯命令法官和他的隨從人員聽神話語時,要存敬畏和戰兢的心。而今,「顫抖者」這個稱呼,已經成為一個尊稱。」

 

    福克斯的自傳中也提到

According to his autobiography, Bennet "was the first that called us Quakers, because I bade them tremble at the word of the Lord".

 

現代有些人將貴格 (Quaker  顫抖者) 解釋為「貴格會友在禱告時會顫抖」而將貴格會歸入為靈恩派,此乃對Quaker名稱之由來不求甚解所產生的誤解。

 

貴格會因著熱心的宣教,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名稱,如:朋友會(Friend Church 最早期的名稱)、公誼會(1892年英國貴格會在四川宣教時所用名稱)、教友會、基督友會(日本)

 

貴格會精神

    約翰福音十五章14你們若遵行我所吩咐的,就是我的朋友了。

(貴格會最初的名稱為『朋友會(Friend Church)』即由此而來)

 

    由於貴格會對人道的、慈善的事奉有卓越的服務與成就,因此於一九四七年嬴得諾貝爾和平獎。

 

※台灣貴格會的宣教

   台灣貴格會最早是由美東貴格會來台宣教開拓。而今,基督教台灣貴格會雖然只有60餘間教會(2014年),然而在宣教上不餘遺力。除了在台灣本地以每年一間(至少)的速度開拓新的教會外,在中國、不丹、尼泊爾、印尼、菲律賓、印度等地也都有宣教事工。

 

資料來源

1.內在的基督之光貴格會見證史  基督教台灣貴格會出版  棣慕華博士等著

2.《清遠挹芬-貴格會三百年史》  韋立恩著,黃友玲譯

3.基督教台灣貴格會網站

4.wiki

 

作者林以諾為北屯貴格會弟兄 原文為神學院教會歷史課程報告